變味的中華歷史教育

五芳齋-糉子

  中國兩省四地爭「朱子故里」之名豪拋四十億為朱熹八百八十週歲祝壽,看官不要誤以為這是儒教在中華大地的復興。細究而觀,此乃重名利輕道義的地方政府對儒家文化的莫大汙辱。我想這四地早已鮮有人習程朱理學,更別指望民眾會對一個老儒生由衷尊敬了。大肆宣揚的祭孔禮或曹操墓其實也都差不多如此,剩得一個文化符號而已,哪有書香只見銅臭。發展旅遊業不是壞事,原汁原味纔是歷史,沒文化裝懂最可怕。這將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悲哀。

  九十年前或二十年前的那幫朝氣的中國新青年要麼成了神話要麼成了敏感詞,時下年輕人大都難有自己思辨出的歷史觀。大眾歷史教育的失敗定是首因,又抑或這種作法根本就是政府為控制意識型態的愚民政策。我想講的其中一點,便是中國歷史上的社會制度。中共階級論之下的教科書中,「原始-奴隸-封建-資本-共產」脈絡看似清晰,不過拾人牙慧,硬套在中華歷史上錯漏百出,僅為土共凸顯其社會主義的所謂「優越性」而用。這本是西人治史的理論,需嚴密考究方可己用。近年來學貫中西的史家學者們已普有共識:其實殷商亡前上古文明更似原始部落聯盟,且蓄奴在中華尚未盛行西周已開始大興封建;於春秋戰國登峰造極後,秦皇漢武開創的是真正有中國特色的郡縣制,即中央集權文官制,亦稱帝制。乃至民國初年北洋軍閥期,帝制色彩亦濃。大陸的土共政權於文革後實質又是帝制資本化的畸變,曰權貴資本主義。我非批判哪種制度的不是,以上見解僅將歷史作科學分析,略加思考便可明白。我要痛罵那害人不淺的歷史教育,人人都無法了解真相,又如何以史為鏡呢?

  民國九十九年端午

Share Your Opin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