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歎世界,還是不要買樓
昨天突然很想打印出Susan Sontag的Notes on Camp以及蔡瀾老頭月初在蘋果專欄登的『八蛋』系列文章來欣賞。由於自己的打印機在年初移居此地之前不便携帶已經送人,只好下樓問了問街邊店舖。一張一圓的黑心價格我實在接受不了,晚上就獨自步行去了附近某大學校園內。不足百呎的陋室來往學生卻不少,便宜了九成的價格人人都能接受。紙張差點分辨率低點的白紙黑字也不怎麼影響我閱讀。
自小書讀得很多,可能買得也不少。近年遷徙頻繁,越發覺得不便,所以買書也都小心翼翼了。畢竟『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也不是甚麼好事。萬物皆貴在精。現在市面上魚龍混雜,我選書有點像在作學問了。比如我讀某人訓詁的《左傳》,嚴謹的中華書局出品定是首選;西洋文學儘量選公認的原版,手上那本Ulysses是Vintage International九零年出的版本還不錯;遇上不認識的語種,翻譯太重要了。據說很多人被大陸翻譯誤讀了村上春樹,對比地看香港或台灣翻譯版就很必要。另外在大陸很多引進書籍删减太多,所以本港二樓書店和台北誠品便成了我最愛。總之現在買書難過主婦買菜。很多書不好買,熱門的內容網上通常有原文上載,適合淺閱讀的在線瀏覽就夠了。遇上可以咀嚼的文字,精選出來打印。宣揚無紙辦公的人會說這不環保,想必他們都不是人文細讀之輩。對愛書之人打印稿也不會是浪費。羊肉串還不是炭烤的更好吃麼?
可能半年後會南下星洲,所以希望取捨焦慮的自己能够提早作好準備。年紀輕輕正是時候歎世界,到處闖闖。買書之外,買樓這種中產的勾當更是不適合我。昨天在美聯看了樓價,大陸一線城市普遍都每平方米六到八千人民幣起價,合每呎一百來美圓,而香港最差的樓都不低於每呎三百美圓。雖然不比世界數一數二的倫敦紐約,但十年以上的房貸絕對會讓生活無趣很多。
思考是鄙人很大的享受之一。讀書便成了必要的調料。可惜卻對飲食研究不深。但每次多看兩眼抽菸喝酒不運動的蔡瀾,食欲也不淺。買樓之後親自下廚一家天倫?我想未必。
作於西元二〇〇九年八月二十七日